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咨询 > 自卑感和优越感

自卑感和优越感

2010年10月31日 22:40:17 来源:阜南柴集高级职业中学 访问量:3100

       2009-01-20 20:16:00   转载请注明华人心理咨询网****      
     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027****0206 网络网上在线心理咨询QQ:362890071 个体心理学的重大发现之一——“自卑情结”——似乎已经驰名于世了。许多学派的心理学家都采用了这个名词,并且依他们自己的方式付诸于实用。然而,我却不敢断定他们是否确实了解或准确无误地应用这个名词。例如,告诉病人他正蒙受着自卑情结之害,是没有什么用的,这样做只会加深他的自卑感,而不能让他知道如何克服它们。我们必须找出他在生活方式中所表现出的特殊气馁,我们必须在他缺少勇气之处鼓励他。每一个精神病患者都有自卑情结。想要以自卑情结的有无来将某一个精神病患者和其他病患分开,是绝对做不到的。我们只能从使他觉得无法继续其有用生活面的情境种类,以及他加以努力和活动的限制,来将他和其他病患分开。如果我们只告诉他:“你正遭受着自卑情结之害”,这样根本无法帮助他增加勇气,因为这等于告诉一个患头疼的人:“我能说出你有什么毛病,你患着头疼症!”
     有许多精神病患者如果被问及他们是否觉得自卑时,他们会摇头说:“否”。有些甚至会说:“正好完全相反。我很清楚我比我四周的人都高出一筹!”所以,我们不必问,我们只需要注意个人的行为。在他的行为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采用什么诡计,来向他自己保证他的重要性。例如,假使我们看到一个傲慢自大的人,我们能猜测他的感觉是:“别人老是瞧不起我,我必须表现一下我是何等人物!”假如,我们看到一个在说话时用手势过多的人,我们也能猜出他的感觉:“如果我不加以强调的话,我说的东西就显得太没有分量了!”在举止间处处故意要凌驾他人的人,我们也能怀疑在他背后是否有需要他做出特殊努力才能抵消的自卑感存在。这就象怕自己个子太矮的人,总要踮起脚尖走路,以使自己显的高一点一样。两个孩子在比身高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行为:怕自己个子太矮的人,会挺直身子并紧张的保持这种姿势,以使自己看起来比实际高度要高一点。如果我们问他:“你是否觉得自己太矮小了?”我们很难期望他会承认这件事实。
     然而,这并不是说有强烈自卑感的人一定是个显得柔顺安静、拘束而与世无争的人。自卑感表现的方式有千万种,也许我能够用三个孩子初次被带到动物园的故事来说明这一点。当他们站在狮子笼面前时,一个孩子躲在他母亲的背后,全身发抖地说道:“我要回家。”第二个孩子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地用抖动的声音说道:“我一点都不怕。”第三个目不转睛地盯着狮子,并问他的妈妈:“我能不能向它吐口水?”事实上,这三个孩子都已经感到自己所处的劣势,但是每个人却都依他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出他的感觉。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我们的勇气,我们便能以直接、实际而完美的惟一方法——改进环境——来使我们脱离这种感觉。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假使一个人已经气馁了。假使他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够改进他的情境,他仍然无法忍受他的自卑感,他仍然会努力设法要摆脱它们,只是所采用的方法却不能使他有所进益。他的目标仍然是“凌驾于困难之上”,可是他却不再设法克服障碍,反倒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同时,他的自卑感会越集越多,因为造成自卑感的情境仍然一成未变,问题依旧存在。他所采取的每一步骤都会逐渐将他导入自欺之中,而他的各种问题也会以日渐增大的压力逼迫着他。如果我们只看他的动作,而不设法予以了解,我们会以为他是漫无目标的。他们给我们的印象里,并没有要改进环境的计划。我们所看到的是:他虽然象其他人一样地全心全力要使自己觉得顺当,可是却放弃了改变环境的希望,他所有的举动都沾有此种色彩。如果他觉得软弱,他会跑到能使他觉得强壮的环境里去。他不把自己锻炼的更强壮、更有适应能力,而是训练自己,使自己在自己的眼中显得更强壮。他欺骗自己的努力只能获得部分的成功。如果他对这类盘旋不去的问题觉得应付乏力,他可能会变成独裁的暴君,以重新肯定自己的重要性。他可能用这种方式来麻醉自己,但是真正的自卑感仍然原封未动。它们依旧是旧有情境所引起的旧有自卑感。它们会变成精神生活中长久潜伏的暗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便能称之为“自卑情结”。
     现在,我们应该给自卑情结下一个定义。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愤怒和眼泪或道歉一样,都可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由于自卑感总是会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是其目的并不在于解决问题。争取优越感的动作总是朝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避开不谈。个人限制了他的活动范围,苦心孤诣地要避免失败,而不是追求成功。他在困难面前会表现出犹疑、彷徨甚至是退却的举动。
     这种态度可以在对公共场所怀有恐惧症的个案中很清楚地表现出来。这种病症表现出一种信念:“我不能走得太远。我必须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活中充满了危险,我必须避免面对他们。”当这种态度被坚决地执行时。个人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或呆在床上不肯下来。在面临困难时,最彻底的退缩表现就是自杀。此时个人在所有的生活问题面前,都已经放弃寻求解决之道,而表现出他的信念,认为他对改善自己的情境,已经完全无能为力了。当我们知道必定是一种责备或报复时,我们便能了解,在自杀中对优越感的争取。在每个自杀案件中,我们总会发现,死者一定会把他死亡的责任归咎于某一个人。仿佛自杀者在说:“我是所有人类中最温柔、最仁慈的人,而你却这么残忍地对待我!”
     每一个精神病患者多多少少都会限制住他的活动范围和他跟整个情境的接触。他想要和生活中必须面临的三个现实问题保持距离,并将自己局限于他觉得能够主宰的环境之中。以此方式,他为自己筑起了一座窄小的城堡,关上门窗并远离清风、阳光和新鲜空气而度过一生。至于他是用怒吼、呵斥或是用低声下气来统治他的领域,则是视他的经验而定:他会在他试过的各种方法里,选出最好而且能够最有效地达成目标的一种。有时候,他如果对某一种方法觉得不满意,他会试用另一种。然而,不管他用的是什么方法,他的目标却是一样的--获取优越感,而不是努力改进其情境。发现眼泪是驾御别人最佳武器的孩子,会变成爱哭的娃娃,而爱哭的娃娃又很容易变成患有忧郁症的成人。眼泪和抱怨——这些方法我们称之为“水性的力量”——是破坏合作并将他人贬为奴仆地位的有效武器。这种人和过度害羞、忸怩作态及有犯罪感的人一样,我们可以在其举止上看出自卑情结。他们已经默认了他们的软弱和他们在照顾自己时的无能。他们隐藏起来而不为人所见的,则是超越一切、好高务远的目标和不惜一切代价以凌驾别人的决心。相反的,一个喜欢夸口的孩子,在初见之下,既会表现出其优越情结。可是如果我们观察他的行为而不管他的话语,那么我们很快便能发现他所不承认的自卑情结。所谓“俄底浦斯情结”事实上只是精神病患者“窄小城堡”的一个特殊例子而已。一个人如果不敢在外界随心所欲地应付其爱情问题,他便无法成功地解决此问题。假使他把他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家庭圈子中,那么他的性欲问题也必须在这范围内设法解决,这是无足惊怪之事。由于他的不安全感,他从未把他的兴趣扩展至他最熟悉的少数几个人之外。他怕跟别人相处时,他就不能再依照他习惯的方式来控制局势。俄底浦斯情结的牺牲品多是被母亲宠坏的孩子,他们所受过的教养使他们相信,他们的愿望是天生就有被实现的权利的,而他们也从不知道,他们能凭自己的努力,在家庭范围之外,赢取温暖和爱情。在成年期的生活里,他们仍然牵系在母亲的围裙带上。他们在爱情里寻找的,不是平等的伴侣,是仆人。而能使他们最安心依赖的仆人则是他们的母亲。在任何孩子身上,我们都可能造出俄底浦斯情结。我们所需要的,是让他的母亲宠惯他,不准他把兴趣扩展至别人身上,并要他的父亲对他冷漠而不关心。
     各种精神病症都能表现出受限制行为的影像。在口吃者的语言中,我们便能看到他犹疑的态度。他残余的社会感觉迫使他和同伴发生交往。但是他对自己的鄙视,他对这种尝试的害怕,却和他的社会感觉互相冲突,结果他在言辞中便显得犹疑不决。在学校中总是屈居人后的儿童、在30多岁仍然找不到职业的人、一直把婚姻问题往后延搁的男人或女人、必须反复做出同样行为的强迫性精神病患者、对白天的工作感到十分厌烦的失眠症患者——这些人都显现出他们有自卑情结,它使他们在解决生活问题时,无法获得进展。手淫、早泻、阳痿和性欲倒错,都表现出在:在接近异性时,由于害怕自己行为不当,而造成犹疑不决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问:“为什么这么怕行为不当呢?”我们还看出他们好高务远的目标。对这问题的惟一答案是:“因为这些人把他们自己的成功目标定得太高了!”
     我们已经说过: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们是人类地位之所以增进的原因。例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他们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它是人类在改进他们的整个情境,在对宇宙作更进一步的探知,在试图更妥善地控制自然时努力奋斗的成果。事实上,依我看来,我们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假使我们想象一位兴味索然的观光客来访问我们人类的星球,他必定会有如下的观感:“这些人类呀,看他们的各种社会和机构,看他们为求取安全所做的各种努力,看他们的屋顶以防雨,衣服以保暖,街道以使交通便利——很明显地,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地球上所有居民中最弱小的。我们没有狮子和猩猩强壮,有许多种动物比我们更适合于单独地应付生活中的困难。虽然有些动物也会用团结来补偿他们的软弱,而成群结队地群居生活,但是人类却比我们在世界上所能发现的任何其他动物,需要更多及更深刻的合作。人类的婴孩是非常软弱的,他们需要许多年的照顾和保护。由于每一个人都曾经是人类中最弱小和最幼稚的婴儿,由于人类缺少了合作便只有完全听凭其环境的宰割,所以我们不难了解: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然会走向悲观之途,并发展出牢固的自卑情结。我们也能了解,即使是对最合作的个人,生活也会不断向他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没有哪一个人会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已经接近能够完全控制其环境的最终目标,生命太短暂,我们的躯体也太软弱,可是生活的三个问题却不断地要求更丰硕及更完美的答案。我们不停地提出我们的答案,然而,我们却决不会满足于自己的成就而止步不前。无论如何,奋斗总是要继续下去的,但是只有合作的人才会作出充满希望及贡献良多的奋斗,才能真正地增进我们的共同情境。
     我们永远无法达到我们的最高目标,这件事实我想是没有人会怀疑的。如果我们想象出,一个人或人类的整体,已经抵达了一个完全没有任何困难的境界,我们必能想象到,在这种环境中的生活一定是非常沉闷的。每件事都能够被预料到,每桩事物都能够预先被计算出。明日不会带来意料之外的机会,对未来,我们也没有什么可以寄望。我们生活中的乐趣,主要是由我们的缺乏肯定性而来的。如果我们对所有的事都能肯定,如果我们知道了每件事情,那么讨论和发现便已经不复存在,科学也已经走到尽头。环绕着我们的宇宙只是值得述说一次的故事。曾经让我们想象我们未曾获致的目标,而给予我们许多愉悦的艺术和宗教,也不再有任何意义。幸好,生活并不是这么容易就消耗尽的。人类的奋斗一直持续未断,我们也能够不停地发现新问题,并制造出合作和奉献的新机会。精神病患者在开始奋斗时,既已受到阻碍,他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始终留在很低的水准,他的困难则是相对地增大。正常的人对自己的问题会怀有逐渐改进的解决之道,他能接受新问题,也能提出新答案。因此,他有对别人贡献的能力,他不甘落于人后而增加同伴的负担,他不需要也不要求特别的照顾。他能够依照他的社会感觉独立而勇敢地解决他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的优越感目标,是属于个人独有的。它决定于他赋予生活的意义。而此种意义又不单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它建立在他的生活方式中,并像他自己独创的奇异曲调一样地布满于其间。然而,在他的生活方式里,他并没有把目标表现得使我们能够简捷而清晰地看出来。他表现的方式非常含糊,所以我们只能凭他的举止动作来猜测。了解一种生活方式就象了解一位诗人的作品一样。诗虽然由字组成的,但是他的意义却远比他所用的字为多。我们必须在诗的字里行间推敲它的大部分的意义。个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最丰富和最复杂的作品,因此心理学家必须学习如何在其表现中推敲,换句话说,他必须学会欣赏生活意义的艺术。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生活的意义是在生命开始时的四五岁间获致的。获致的方法不是经由精确的数学计算,而是在黑暗中摸索,像瞎子摸象般对整体不了解,只凭感觉捕捉到一点暗示后,即作出自己的解释。优越感的目标也同样是在摸索和绘测中固定下来的。它是生活的奋斗,是动态的趋向,而不是绘于航海图上的一个静止点。没有哪一个人对他的优越感目标清楚得能够将之完整无缺地描绘出来。他也许知道他的职业目标,但这只不过是他努力追求的一小部分而已。即使目标已经被具体化,抵达目标的途径也是千变万化的。例如,有一个人立志要做医师,然而,立志要成为医师也意味着许多不同的事情。他不仅是希望成为科学或病理学的专家,他还要在他的活动中,表现出他对自己和对别人的特殊程度的兴趣。我们能够看出,他训练自己去帮助他的同类至何种程度,以及他限制住他的帮忙至何种程度。他把他的这种目标作为补偿其特殊自卑感的方法,而我们也必须能够从他在职业中或在其他方面的表现,猜测出他所欲补偿的自卑感。例如,我们经常发现:医师在儿童时期大多很早便认识了死亡的真面目,而死亡又是给予他们最深刻印象的人类不安全的一面。也许是兄弟或父母死掉了,他们以后学习的发展方向,便在于为他们自己或为别人找出更安全、更能抵抗死亡的方法。另一个人也许以立志做教师当作他的具体目标,但是我们也很清楚教师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假使一个老师的社会感觉很低,他以当教师作为优越感目标的目的,可能就是想统治较他低下的人,他可能只有和比他弱小或比他缺乏经验的人相处时,才会觉得安全。有高度社会感觉的教师会以平等对待他的学生,他真正想对人类的福利有一番贡献。在此,我们还要特别提起的是,教师之间不仅其能力和兴趣的差异非常大,他们的目标对他们的外在表现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当目标被具体化之后,个人即会节省并限制其潜能,以适应他的目标。他整个目标的原型会在这些限制之下前进,不管任何情况下,他都会找出方法来表现他赋予生活的意义和他争取优越感的最终理想。
    因此,对每一个人,我们都必须看其表现。一个人可能改变使其目标具体化的方法,正如他可能改变他具体目标的表现之一——他的职业一样。所以,我们必须找出其潜在的一致性,其人格的整体。这个整体无论是用什么方式表现,它总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我们拿一个不规则三角形,依各种不同位置来安放它,那么每个位置都会给予我们不同三角形的印象。但是,假如我们再努力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个三角形始终是一样的。个人的整个目标也是如此,它的内涵不会在一种表现中表露净尽,但是我们确能从它的各种表现中认出它的庐山真面目。我们绝对不可能对一个人说:“如果你做了这些或那些事情,你对优越感的追求便会满足了。”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极具弹性的。事实上,一个愈健康、愈接近正常,当他的努力在某一特殊方向受到阻扰时,他愈能另外找寻新的门路。只有精神病患者才会认为他的目标的具体表现是:“我必须如此,否则我便无路可走了。”
    我们不打算轻率地刻画出任何对优越感的特殊追求。但是我们在所有的目标中,却发现了一种共同因素——想要成为神的努力。有时,我们也会看到小孩子毫无顾忌地依此方式表现出他们自己,他们说:“我希望变成上帝。”许多哲学家也有同样的理想,而教育家们也有些人希望把孩子们教育得如神一般。在古代宗教训练中,也可以看到同样的目标,教徒必须把自己修炼得近乎神圣。变成神圣的理想曾以较温和的方式表现在“超人”的观念之中。据说,尼采在发疯之后,在写给史村保的一封信中,曾经署名为“被钉于十字架上的人”。发狂的人经常不加掩饰地表现出他们的优越感目标,他们会断言:“我是拿破仑。”或“我是中国的皇帝。”他们希望能成为整个世界注意的中心,成为四面八方敬仰膜拜的对象,成为掌握有超自然力量的主宰,并且能预言未来,能以无线电和整个世界联络并聆听他人所有的对话。变成神圣的目标也许会以较合乎理性的方式,表现在变成无所不知而拥有宇宙间所有的智慧的欲望中或在使其生命成为不朽的希望里。无论我们希望保存的是俗世的生命或是想象我们能够经过许多轮回,而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人间来或是预见我们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中永存不朽,这些想法都是以变成神圣的欲望为基础的。在宗教的训诲里,只有神圣才是不朽的东西,才能历经世世代代而永生。我不打算在这里讨论这些观念的是或非。它们是对生活的解释,它们是“意义”。而我们也各以不同的程度采用了这种意义——成为神或成为圣。甚至无神论者也希望能征服神,能比神更高一筹。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种特别强烈的优越感目标。
    优越感目标一旦被具体化以后,在生活的方式中便不会犯错误。个人的习惯和病症,对达到具体目标而言,都是完全正确的,它们都完美无暇。每一个问题儿童,每一个精神病患者,每一个酗酒者、罪犯或性变态者,都采取的适当的行动,以达到他们认为是优越的地位。他们不可能抨击自己的病症,因为他们有这样的病症。在一个学校里有一个男孩子,他是班上最懒惰的学生,有一次,老师问他:“你的功课为什么老是这么糟?”他回答道:“如果我是班上最懒的学生,你就会一直关心我。你从不会注意好学生的,他们在班上又不捣乱,功课又做得好,你怎会注意他们?”只要他的目标是在吸引注意和使老师烦心,他便不会改变作风。要他放弃懒惰也是丝毫不生效用,因为他要达到他的目的,就必须如此做。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如果他改变自己的行为,便是个笨蛋。另外有个在家里非常听话,可是却显得相当愚笨的男孩子,他在学校总是落于人后,在家中也显得平庸无奇。他有一个大他两岁的哥哥,但是他哥哥的生活方式却和他迥不相同。他又聪明有活跃,可是生性卤莽,不断惹出麻烦,那么他的愚笨实在是非常明智之举。由于他的愚蠢,别人对他的要求也比较少,如果他犯了过错,他也不会因此而受到责备。从他的目标看来,他不是愚笨,他是装傻。
    直至今日,一般的治疗都是针对病症而行。不管是在医疗上还是教育上,个体心理学对这种态度都是完全反对的。当一个孩子的数学赶不上别人,或学校作业总是作不好时,如果我们只是注意这些点,想要在这些特殊表现上改进他,那是完全没有用的。也许他是想使老师困扰,或甚至是使自己被开除以逃避学校。假使我们在这一点上纠正他,他会另找新途径来达成他的目标。这和成人的精神病是恰恰相同的。例如,假使他患有偏头疼症。这种头疼对他非常有用,当他需要它们时,它们便会恰逢其时地发作。由于他的头疼,他可以免于解决许多社交问题,每当他必须会见陌生人或做新决定时,他的头疼便会发作。同时,它们还能帮他对他的部署或妻子还有其家里人滥发脾气。我们怎么能够期望他会放弃证明有效的工具呢?从他现在的观点看来,他给予自己的痛苦只不过是一种机智的发明,它能带来各种他希望的报偿。无疑地,我们可以用能够震惊他的解释来“吓走”他的这种病症,正如用电击或假装的手术偶尔能够“吓走”精神病的病症一样。也许医药治疗能使他在这一点获得解脱,并使他难以再沿用他所选择的特殊病症。但是,只要他的目标保留不变,即使是放弃了一种病症,他也会再选用另一种。“治愈”了他的头痛,他会再害上失眠或其他新病症。只要他的目标依旧未变,他就必须继续找出新毛病。有一种精神病患者能够以惊人的速度甩掉他的病症,并豪不迟疑地再选用新的一种。他们变成了精神病症的收场家,不断地扩展他们的收藏目录。阅读心理治疗的书籍,只是向他们提供许多他们还没有机会一试的精神病困扰而已。因此,我们必须探求的是他们选用某种病症的目的和此种目的与一般优越感目标之间的关联。
   假若我在教室里要来一座梯子,爬上它,并坐在黑板顶端。看到我这样做的每个人很可能都会想到:“阿德勒博士发疯了。”他们不知道梯子有什么用,我为什么要爬上它或我为什么要坐在那么不雅观的位置上。但是,如果他们知道:“他想要坐在黑板顶端,因为除非他身体的位置高过其他人,他便会感到自卑。他只有在能够俯视他的学生时,才感到安全。”他们便不会以为我是疯的那么厉害了。我是用了一种非常明智的方法来达到我的具体目标。梯子看来是一种很合理的工具,我爬梯子的动作也是按计划而行的。我疯狂的所在,只有一点,那就是我对优越地位的解释。假使有人说服我,让我相信,我的具体目标实在选的太糟,那么我便会改变我的行为。但是,假如我的目标保留未变,而我的梯子又被拿走了,我会用椅子再接再厉地爬上去。假使椅子也被拿走,我会用跳或用我的肌肉来攀爬。每个精神病患者都是这个样子的:他们选用的方法都正确无误——它们都无可厚非。他们需要改进的,是他们的具体目标。目标一改变,心灵的习惯和态度也会随之改变。他不必再用他旧有的习惯和态度,适合于他的新目标的态度,会取代它们的地位。
  让我举一位因为受到焦虑和无法与人交友的困扰而来向我求助的30岁妇女为例。她因为在职业问题上总是无法获得进展,结果依然要依赖家庭供给所需。偶尔她也会从事些诸如打字员或秘书之类的小工作,但是由于命运不佳,她遇到的雇主总是想向他求爱,让她感到烦恼使她不得不离职。然而,有一次她找到一个职位,这次她的老板似乎对她毫无兴趣,结果她觉得受到轻视,又愤而辞职了。她已经接受心理治疗达数年之久——我想,大约是8年左右——但是她的治疗却一直未能使她更容易与人相处,或让她找到能够赖以谋生的职业。
   当我症疗她时,我追踪她的生活方式至童年时期的第一年。没有学会如何了解儿童的人,是不可能了解成人的。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儿,非常美丽,而且被宠的难以置信。当时,她双亲的境况非常好,因此她只要说出她的希望,就一定能如愿以偿。当我听到这些时,我赞叹地说:“你像公主一样地被服侍的无微不至呢!”“是呀,”她回答道,“那时候每个人都称我为公主呢!”我要求她说出最早的记忆时,她说:“当我4岁时,我记得我有次走出屋子,看到许多孩子在玩游戏。他们动不动就跳起来,大声叫道:‘巫婆来了!’我非常害怕,回家后,我问家里的老嫫嫫,是不是真的有巫婆存在。她说:‘真的,有许多巫婆、小偷和强盗,他们都会跟着你到处跑。’”从此以后她便很怕一个人被留在房子里,并且把这种害怕表现在她的整个生活方式中。她觉得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离开家,家里的人必须支持她,并在各方面照顾她。她的另一个早期回忆是:“我有一个男钢琴老师。有一天,他想要吻我,我钢琴也不谈了,还跑去告诉我的母亲。以后,我再也不想谈钢琴了。”在此,我们看到她已经学会要和男人保持距离,而她在性方面的发展,也都遵循着避免发生爱情纠葛的目标而行。她觉得恋爱是一种软弱的象征。在这里,我必须提起,有许多人在卷入爱的旋涡时,都觉得自己很软弱。在某些方面看来,他们是不错的。当我们恋爱时,必须变得温柔,我们对另一个人的兴趣也会带来许多的烦恼。只有优越感目标为“我决不能软弱,我决不能让别人知道我的底细”的人,才会躲开爱情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人总是要远离爱情,并且也无法接受爱情。你常常能注意到,当他们觉得有陷入爱情的危险时,便会把这种情况弄糟。他们会讥笑、嘲讽、并揶揄他们觉得可能使他们陷入危险的人。以此方式,他们便避开了软弱的感觉。
    这个女孩子在考虑到爱情和婚姻时,也会感到软弱。结果在她从事某种职业时,如果有男人向她求爱,她便会感到惊慌失措,除了逃避以外再也无计可施。当她仍然未学会如何应付这些问题时,她的父母相继去世,她的王朝也垮了。她打算找些亲戚来照顾她,但是事情可没有这么如意。过不了多久,她的亲戚便对她非常厌倦,再也不给予她所需要的关怀。她很生气地责备他们,并且告诉他们让她一个人孤零零的生活,是件多么危险的事。这样,她才勉强免除掉孤苦伶仃的悲剧。我相信假使她的家族都完全不再为她烦心,她一定会发疯。达成她优越感目标的唯一方法,是强迫她的家族支助她,让她免于应付所有的生活问题,她在她的心灵中,存有这种幻想:“我不属于这个星球。我属于另一个星球,在那儿,我是公主。这个可怜的地球不了解我,也不知道我的重要性。”再往前一步的话,她就要发疯了,可是由于她自己还有点理智,她的亲戚朋友也还肯照顾她,所以她还没有踏上这最后一步。
    另外还有一个例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自备情结和优越情结。有一个10岁的女孩子被送到我这来,她从7岁起便开始偷窃,12岁起便和男孩子在外面过夜。当她2岁时,她的双亲经过长期激烈的争吵后,终于离婚了。她被她的母亲带到祖母家里抚养,她的祖母对这个孩子却是非常宠爱。当她出生时,她父母间的争执正达到最高潮,因此她的母亲对她的降临便表示不欢迎。她从未喜欢过她的女儿,在它们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紧张状态。当这个女孩子来看我时,我用友善的态度和她谈话,她告诉我:“我不喜欢拿人家的东西,也不喜欢和男孩子到处游荡,我这样做,只是要让我妈妈知道她管不了我!”“你这样做,是为了要报复吗?”我问她。“我想是的。”她答道。她想要证明她比她的母亲强,但是她之所以会有这个目标,则是因为她觉得比母亲软弱。她感到她母亲不喜欢她,而受到自备情结之苦。她认为能够肯定她优越地位的唯一途径就是到处惹是生非。儿童犯偷窃或其他不良行为,经常都是出自于想报复之心。
     一个15岁的女孩子失踪了8天。当她被找到后,被带到少年法庭。她在那里编了个故事,说她被一个男人绑架,他把她捆起后,关在一个房间里达8天之久。没有人相信她的话。医师亲切地和她谈话,要求她说出真情。她对医师不接受她的故事。觉得非常恼怒,而扇了他一记耳光。当我看到她时,我问她将来想做什么事,并给她一种印象,让她觉得我只是对她自己的命运有兴趣,而且也能够帮助她。当我要求她说出她做过的一个梦,她笑了,并且说了这样的梦:“我在一家地下酒吧里。当我出来时,我遇见了我的母亲。不久,我父亲也来了。我要求母亲把我藏起来,免的让他看到我。”她很怕她的父亲,而一直在反抗着他。他经常惩罚她,她因为怕受惩罚,只好被迫说谎。当我们听到撒谎的案件,我们就必须看当事人是否有严厉的父母。除非真情被认为有危险性,否则谎言便毫无意义。在另一方面,我们还能看出这个女孩子还能和她的母亲合作。后来,她告诉我:有人把她引诱到地下酒吧,她在里面过了8天,因为她怕父亲知道,所以不敢说出实情,但是同时她又希望他能知道这段经过,以使他屈居下风。她觉得一直被他压制着,只有在伤害他时,她才能尝到征服的滋味。
    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帮助这些用错误方法来追求优越感的人呢?如果我们认清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类的通性,那么这件事情便不难。知道了这一点,我们便能设身处地,同情他们的挣扎。他们所犯的唯一错误是他们的努力都指向了生活中毫无用处的一面。在每件人类的创作之后,都隐藏有对优越感的追求,它是所有对我们文化贡献的源泉。人类的整个活动都沿着这条伟大的行动线——由下到上,由负到正,由失败到成功——向前推进。然而,真正能够应付并主宰其生活问题的人,只有那些在奋斗过程中,也能表现出利人倾向的人,他们超越前进的方式,使别人也能收益。如果我们依这种正确的方向来对待人,我们便会发现要他们悔悟并不困难。人类所有对价值和成功的判断,最后总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这是人类种族最伟大的共同点。我们对行为、理想、目标、行动和性格特征的各种要求,都是它们应该有助于人类的合作。我们绝不可能发现一个完全缺乏社会感觉的人。精神病患者和罪犯也都知道这个公开的秘密,这一点,可以从他们拼命想替他们的生活方式找出合适的理由,把责任往别处推等行动中看出来。可是,他们已经丧失了往生活中有用的一面前进的勇气。自卑情结告诉他们:“在合作中获取成功没你的份。”他们已经避开了真正的生活问题,而和虚无的阴影作战,以向他们自己重新肯定自己的力量。
    在人类的分工中,有许多可供安置不同具体目标的空间存在。我们说过,每种目标都可能含有少许的错误在里头,而我们也总能找出某些东西来吹毛求庇。对一个儿童而言,优越的地位可能在于数学知识;对另一个,可能在于艺术;对第三个,则可能是健壮的体格。消化不良的孩子可能以为他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营养问题。他的兴趣可能转向食物,因为他觉得这样做便可改变他的情况。结果他可能变成专门的厨师或营养学家。在各种特殊的目标里,我们都能看到和真正的补偿作用在一起的,还有对某些可能性的排拒和对某种自我限制的训练。例如,一个哲学家事实上必须时时离开社会,才能思考,才能著作。但是假使其优越感目标中包含有高度的社会感觉,那么他所犯的错误便不会太大。我们的合作需要许多不同的特点。 

华人心理咨询网****华人心语心理咨询中心电话027****0206

编辑:赵世杰
上一篇:中职学生心理特点与保健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阜南科技艺术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安徽省阜南县柴集高级职业中学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